公司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專項排查、綜合治理;百年大計、質量為本的安全方針,持續(xù)提高員工自救、互救能力;多渠道、全范圍推進公司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最大限度預防和減少各類突發(fā)事件的發(fā)生及造成的損害,追求最大限度不發(fā)生事故,不損害人身健康,不破壞環(huán)境,遵守國家法律、法規(guī),遵守安全操作規(guī)程。
一、公司應急管理機構和應急管理工作責任人
公司設立安全管理辦公室,負責公司安全生產及應急管理事務,辦公室負責人是公司安全管理、應急管理及安全生產的直接責任人。安全管理做到“五同時”,即“同時計劃、同時布置、同時檢查、同時總結、同時評比”。
二、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和應急預案
1、公司制定應急事故處理制度、編制事故救援應急預案、建立事故隱應急管理制度,通過識別廠區(qū)內外事故因素及風險等級,明確各類事故的處理流程,建立了一支有指揮、有組織、有實戰(zhàn)技能、有戰(zhàn)斗力量的“四有”應急救援隊伍。
2、每年由安全管理辦組織開展低溫液體泄漏、火災事故、毒性氣體泄漏事故應急預案1次以上;通過事故應急預案實戰(zhàn)演練,使員工在行動上對發(fā)生的安全生產突發(fā)事故時應采取的應急措施、如何火場逃生、如何組織疏散、如何進行事故上報、如何對外求援等實操問題有了更全面和更深刻的體驗。
3、每月進行廠區(qū)安全隱患排查,實行一月一排查、一月一整治、一月一通報。對排查出的隱患做好記錄,由安全管理辦協(xié)同有關安全管理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以及責任部門負責人進行事故隱患評估分類定級和原因分析,按“四不放過”原則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和治理方案,并組織人力和物力及時治理整改,做到堅決不留后患。
4、在保障安全方面做到:消防設施設備每月檢查;氣體濃度探頭每年檢測;對動火作業(yè)、危險作業(yè)實行審批制度。
5、公司危險化學品在新建、改、擴建項目中,主體工程與安全設施做到: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運行的“三同時”原則。
三、應急處置隊伍和應急儲備物資
1、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設總指揮一名、副總指揮一名,技術組成員二名,其它應急救援小組成員主要包括: 1)外聯(lián)通訊組 2)警戒疏散組 3)氣體泄漏搶險救援組 4)搶險滅火組 5)設備及電力搶修 6)運輸救護組
2、公司配備有專用安全防護設備設施,包括有:消防器材、安全防護器材,正壓式氧氣呼吸器、防毒面罩、防凍服裝、泄漏堵塞工具、醫(yī)用擔架等。
四、安全管理工作培訓和宣傳教育
1、每年安排安全員上崗培訓、考證;
2、公司每年組織新進員工,開展消防器材操作實戰(zhàn)訓練,掌握各種消防器材的使用和多種特殊安全防護設施與器材的正確使用;
3、在日常實際生產活動中,加強安全生產意識培訓,并要求嚴格遵守和落實公司各項安全生產制度和安全生產操作規(guī)程。讓“安全生產,預防第一”、“安全生產,人人有責”等安全理念深入員工心里。
中文別名:純氫(99.99%);液氫;高純氫;壓縮氫氣
英文名稱:Hydrogen
英文別名:-Compressed hydrogen; molecular hydrogen
CAS:1333-74-0
EINECS:215-605-7
分子式:H2
分子量:2.0157
同位素
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同位素有:H1(氕piē)、H2(氘dāo,重氫)、H3(氚chuān,超重氫)。
以人工方法合成的同位素有:氫4、氫5、氫6、氫7。
氫是最早形成的元素,在宇宙所有中含量大約90%,但是以單質氫氣存在比較少。
安全防護
重氫無毒,有窒息性。
氫氣有易燃易爆性;若燃燒時有較響爆鳴聲,則說明氫氣不純;極易發(fā)生爆炸。
所以對此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其它參見氫。
沼氣,methane
2. 用途:
燃料,標準氣,校正氣,太陽能電池,非晶硅膜,乙炔,氫氣,合成氨,炭墨,甲基化合物、二硫化碳、氫氰酸等的生產原料。
3. 物理性質
甲烷是無色、無味的氣體。甲烷對空氣的重量比是0.54,比空氣約輕一半。甲烷溶解度很小,在20℃、0.1kpa時,100單位體積的水,能溶解3個單位體積的甲烷。同時甲烷燃燒產生明亮的淡藍色火焰。
國標編號:21007
熔點:-182.5℃
沸點:-161.5℃
蒸汽壓53.32kPa/-168.8℃
飽和蒸氣壓(kPa):53.32(-168.8℃)
相對密度(水=1)0.42(-164℃)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0.5548(273.15K、101325Pa)
燃燒熱:890.31KJ/mol
總發(fā)熱量:55900kJ/kg(40020kJ/m3)
凈熱值:50200kJ/kg(35900kJ/m3)
臨界溫度(℃):-82.6
臨界壓力(MPa):4.59
爆炸上限%(V/V):15.4
爆炸下限%(V/V):5.0
閃點(℃):-188
引燃溫度(℃):538
分子直徑0.414nm
標準狀況下密度為0.717g/L,極難溶于水[1]
4. 毒性
大鼠一吸入LC50:400ppm
甲烷本身對人體沒有特殊毒作用,只是在濃度高明有麻醉效應。當空氣中含量大時,也能造成缺氧、窒息,引起中毒癥狀。當甲烷濃度大于10%時產生眼睛和前額的受壓感,濃度更高時,開始出現呼吸急促、疲勞、惡心、嘔吐等窒息癥狀,并能導致失去知覺。
吸入甲烷氣體的患者應迅速轉移至無污染區(qū),安置休息并保持溫暖舒適。當呼吸微弱或停止時要立即進行輸氧或人工呼吸。速叫醫(yī)生來診治。
5. 安全防護
設備要嚴格密封,可用肥皂水探漏。對甲烷來說,其爆炸性比毒性更危險。
甲烷是非腐蝕性氣體,可以用所有通用金屬材料。對液態(tài)甲烷可以用含5%~9%鎳的鐵類合金,含37%或9%鎳和19%鉻的奧氏體鋼、含11%鉻和3.9%鎂的鋁基合金。
可以用醋酸纖維、尼龍、酚甲醛、酚呋喃、聚乙烯、聚丙烯、聚氨酯、聚氯乙烯、聚氯乙烯醋酸纖維、聚乙烯偏二氯乙烯、聚氯三氟乙烯、聚四氟乙烯、環(huán)氧樹脂、二乙醇聚合體、丁腈橡膠、氯丁橡膠、海帕倫等。
著火時可用霧狀水、泡沫和二氧化碳,最好是用干粉滅劑。
泄漏氣體時,要用強制通風的方法使其濃度在爆炸范圍內以下。漏氣的鋼瓶如果無法堵漏,則要轉移到空曠地方放空,或者裝適當的燈頭燃燒。
1. 別名·英文名
電石氣、亞次乙基、乙叉撐;Acetylene、Ethyne.
2. 用途
金屬的焊接和切割、有機合成、原子吸收光譜、標準氣、校正氣、合成橡膠、照明。
3. 制法
(1)甲烷的部分氧化法;
(2) 電石的水解;
(3) 以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為原料,用蓄熱式熱分解法生產。以天然氣或甲烷氣為原料用部分燃燒法生產。以天然氣或丙烷為原料,用完全燃燒法生產。以碳氫化合物為原料用電弧法生產。
4. 理化性質
InChI:InChI=1/C2H2/c1-2/h1-2H
分子式:C2H2。
分子量:26.04
鍵角:180°
分子構型:直線型
雜化類型:sp雜化
中心原子孤電子對數:0
通常計量單位:m3;mm3; cm3;
密度:標準氣壓下1.17Kg/m3;在25攝氏度狀況下,密度1.12Kg/m3。
熔點:- 84℃
沸點:-80.8℃
危險標記:4(易燃氣體)
包裝方法:鋼質氣瓶
乙炔在常溫常壓下為具有麻醉性的無色可燃氣體。純時沒有氣味,但是在有雜質時有討厭的大蒜氣味。比空氣輕,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極易燃燒和爆炸。微溶于水,在25℃,101.325kPa時,在水中的的溶解度為0.94cm3/cm3。溶于酒精、丙酮、乙醚等。在15℃、一個大氣壓下,一個容積的丙酮可溶解25個容積的乙炔,而在12個大氣壓下,可溶解300個體積的乙炔。與汞、銀、銅等化合生成爆炸性化合物。能與氟、氯發(fā)生爆炸性反應。在高壓下乙炔很不穩(wěn)定,火花、熱力、摩擦均能引起乙炔的爆炸性分解而產生氫和碳。因此,必須把乙炔溶解在丙酮中才能使它在高壓下穩(wěn)定。一般,在乙炔的發(fā)生和使用管道中的乙炔的壓力均保持在1個大氣壓的表壓以下。
5. 毒性
最高容許濃度:1000ppm
乙炔本身無毒,但是在高濃度時會引起窒息。乙炔與氧的混合特有麻醉效應。吸入乙炔氣后出現的癥狀有眩暈、頭痛、惡心、面色青紫、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受刺激、昏迷、虛脫等,嚴重者可導致窒息死亡。
6. 安全防護
乙炔通常溶解在丙酮等溶劑及多孔物中,裝入鋼瓶內,鋼瓶應存放在陰涼干燥通風之處,庫溫不宜超過30℃。最好要在室外單獨隔離存放。要遠離火種、熱源,避免陽光直射,要與氧氣、壓縮空氣、氧化劑、氟氯溴、銅銀汞、銅鹽、汞鹽、銀鹽、過氧化有機物、炸藥、毒物、放射性材料等隔離。設備管道應接地,要嚴格密封。可用表面活性液檢漏。
乙炔氣體的安全貯運和運輸,目前只有溶解乙炔的方法。因為乙炔很不穩(wěn)定,在加壓時能自行分解放出大量熱;或在催化物質(與銅反應生產爆炸性化合物,乙炔銅)的存在下有爆炸危險;與空氣混合有很寬的爆炸范圍。然而把乙炔氣加壓溶解在丙酮中浸泡過的多孔性物質中則非常安全。即使有一部分引起燃燒之類的情況,也不會傳播到其他部分,對整體仍然安全。但是,這種安全性與乙炔的純度有密切的關系。乙炔氣的純度要大于98.0%,不允許含有2%以上的助燃性氣體,不允許含有硫氫和磷化氫。
乙炔為非腐蝕性氣體,可以使用通常的金屬材料,但是不能用銅、銀和汞。要避免使用含銅66%以上的黃銅、含銅銀的焊接材料和含汞的壓力表。
可以用醋酸纖維、尼龍、酚甲醛
酚糠醛、聚丙烯、聚氨酯、聚氯乙烯、醋酸聚氯乙烯、聚氯三氟乙烯、聚四氟乙烯、環(huán)氧樹脂、酚縮醇聚合物等。也可使用天燃橡膠、丁腈橡膠、丁苯橡膠和丁基橡膠。
發(fā)生火災時可用霧狀水、二氧化碳滅火。漏氣時,用強制通風使其濃度低于爆炸濃度。泄漏之容器可轉移到空曠處,讓其在大氣中緩慢漏出,或者用管子導入燃燒爐中,或在凹地處小心點焚燒之。